在研究了大小酒市场愈发壮大的现状,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的转变之后,我们回过头来,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大小酒之所以盛行的原因以及产业链各环节的看法及应对。
大小酒兴盛,设计包装“应声而变”
作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包装设计行业,是如何看待大小酒市场风声水起的现状的呢?其设计理念与方向,又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呢?
深圳市符号视觉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吴传辉表示:“首先,对于大酒和小酒的产生,设计行业对其源头作了研究,由于现在定制酒、团购、收藏的热度加大,大型坛装酒开始登上市场舞台。对于大型坛装酒来说,设计就不能单纯地与主流瓶形进行相同的设计考虑,因为大型坛装酒面对的大多是专门的定制客户,所以就会更多地在礼仪方面考虑,甚至会在坛装瓶上刻上定制对象的名称。要针对定制酒客户的个人爱好进行包装设计,所以坛装酒的个性化就会更加的突出。尤其是近两年,坛装酒的量一直在处于一个上涨的阶段,大型坛装酒在突出产品个性化特点的同时,也开始把产品的品牌效应进行了相应的放大。”而对于小瓶酒,他则认为:“现在的小酒产量也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是由于在包装行业,小酒的包装普遍会比一般的酒包装的成本高。又由于小酒是未来适应市场销量的产品分支,所以,小酒现在的包装设计要能够体现它的自我品牌文化才行。”
陶唐仕机构总经理王墙则认为:“现在,白酒市场大小酒细分化的现状,是目前国内消费观念出现转变后,应市演变的结果。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越发注重健康、注重功能的今天。大小酒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比如小酒开始承担更多的品鉴会功能。所以,现在的小酒的包装设计也开始顺市而动,在不失主流酒类包装功能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时尚元素。小酒的设计不亚于主流酒类包装的设计要求,相反,它的要求会随着市场赋予小酒的功能日益加大。而且,现在的大小酒大量出现是一个市场细分化开始的阶段,包装行业也要看清这一走势。随着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提升,细分化会更加的明显,这样对酒类包装的细分化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
企业注力,源于市场需求
“从企业角度来看,大小酒的发展及演变,无论是从‘名酒’到‘民酒’的下沉,还是从‘民酒’到‘名酒’的推升,实际上都是由于市场需求所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丰富产品结构,实现价格占位;二是,推动主导产品进一步升级。”方德营销咨询董事长孟跃表示。
对于丰富产品结构,实现价格占位。大小酒的价格设定与市场主导产品存在着较大差异。大酒主要集中在高端、超高端价位区间,而小酒则集中于低价位区间。对于一些区域品牌或规模较小的地产品牌而言,其开发大酒的原因,更多的是为了提升品牌力和影响力,对于市场成绩却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是,对于一些性名酒品牌,其大酒的开发,已开始向市场落地转变。因此,对于这些品牌而言,开发“大酒”对于高端、超高端价位区间的占位也将可能成为现实。而对于小酒,其市场效应则更为实际一些。没有高价位的限制,没有品牌门槛的束缚,无论是名酒品牌,还是地产品牌开发的小酒,都可以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实现销售。只是在定位上,可能有所不同。地产酒更偏重于市场占位,而名酒企业则在实现市场占位的同时,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各地地产酒在做常规酒的同时,顺便开发一款小规格酒来提升市场占有率。这些小酒只在产地市场消化,多是在常规酒畅销的地区附带销售,但销量一般都不大。而名酒品牌,由于其常规产品价格较高,许多消费者难以承受,因此就变相地将容量进行切割,开发小瓶酒品牌。“名酒品牌的小酒,大多集中在25—35元/125ml,折算下来其实价格并不低。但是,受到主品牌的带动,其销量并不小。”五粮液清纯小酒的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据了解,清纯小酒2011年9月份上市,因为有五粮液做品牌和品质背书,故虽然刚上市,却引起了行业的普遍关注。有资料显示,清纯小酒上市之初就有5000万元的媒体投放规划,市场推广以大四川为中心向市场拓展。并提出3—5年内实现50亿的销售规模的宏大目标,若目标真能实现,将会对整个小酒市场形成深远的影响。
对于引导主推产品的进一步升级。关于这一点,“大酒”的引导作用显得比较明显。“大酒能够很好地做形象、做品牌,其目的就是提升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识。另外,如果大酒能够在销售上占据一定的比例,可以说将非常有效地提升主推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我们开发的大容量装‘剑南春·古窖陈酿’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它实现开瓶。其市场销量或许不会有太多的份额,但是,对我们其他的剑南春产品,将起到极大的引导作用。”粤强酒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总的来说,企业对大小酒的愈发重视,在目前来看,还是希望通过小酒做市场,大酒做品牌。但是,我们不能断定,未来小酒不能成为主导产品,大酒不会成为落地走量产品。”孟跃表示。
来自市场及消费者的声音
那么,对于处于终端环节的经销商和终的消费者,又是如何看待大小酒的经营及需求的呢?
经销商:小酒可大作,大酒需谨慎
对于经销商而言,小酒的成本低、动销快,虽然利润空间与主流产品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运作上不会承受太多的压力。另外,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小酒市场的价格带也在快速拓宽,利润空间也在逐步增大。2007年以前,小酒市场的主流价格带基本在3元、5元的档位,也在10元以内,并以劲酒为标杆。3—10元狭窄的价格区间很难提起企业推广小酒的兴趣,这也是小酒难以从规格上形成一个品类的主要原因。但今天再看小酒市场,主流价格带已经到了10元、15元、25元甚至30元的档位上,也就是说,小酒的操作空间已从前几年的3—10元拓宽至目前的5—35元,这个价格区间丝毫不亚于光瓶酒。因此,许多经销商都比较看好小酒市场未来的发展。经营口子窖100毫升酒的南通博大饮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万芹表示:“小瓶酒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快速流通的特点。小瓶酒在经营过程中,销售周期短、返款周期快,不会对资金流造成压力。就利润来看,同一时间段内,小瓶酒创造的利润,其实并不比主流产品少。”
而对于“大酒”,其高额的价格使得许多经销商望而却步。“虽然卖出一瓶‘大酒’几乎能赚到一半以上的利润,但是,真正能买得起大酒的客户又有多少呢?即便有这样的客户,他们每年的消费的大酒也不会太多。因此,除了上游企业规定我们必须销售的大酒份额之外,我们一般不会将其作为重点经营的对象。”德州市保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名告诉记者,他店铺中摆放的价值8000多元的6斤装泰山坛装酒,已经有一年多了,问的人不少,但是,没有一个人有买的想法。对此,他认为大容量坛装酒除非有专门的客户需要,否则专事运作会“很受伤”。对此,粤强酒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酒的价格是一道深厚的壁垒,使得许多企业都未曾将大酒作为重点品牌进行运作,更不用说一般的经销商了。经销商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来支持市场的运转,就不要盲目地去开发、去跟随。”
消费者:大小酒消费须引导
“大小酒的消费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是,其氛围和实际销售情况依然与主流容量酒存在着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消费市场的引导不够;二是企业对产品的价值定位还不够清晰。”正一堂策略机构总裁杨光分析道。
对于消费市场的引导方面,小瓶酒做得相对较好。由于其时尚的风格、小巧的外观,使其能够在80、90后消费者群体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饮酒健康趋势推动下,“少喝酒、喝好酒”的诉求能够更直观地实现。“但是,许多企业在运作小酒时,并没有往更深处进行挖掘和引导。拥有时尚、健康、个性化的小酒,不仅能在部分年轻精英人士中形成影响,更是能在夜场等特殊渠道形成规模。”白酒专家铁犁认为。而对于大酒,除了更多地强调其溢价能力之外,还需要在适用性和针对性方面进行引导。毕竟,不是所有的人买大酒都是为了收藏、为了投资。这就涉及产品价值定位问题了。
对此,粤强酒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大酒,可以通过附属物,比如字画、名贵木盒、高端陶瓷瓶等方式,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这是企业惯用的套路。但是,呈现在除了收藏、投资者之外的真正饮用型消费者面前时,这些溢价物似乎显得有些多余,同时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承受负担。我认为,做大酒,要想在消费市场打破销量束缚的尴尬,企业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定位大酒的价值承载。我们运作的‘剑南春·古窖陈酿’之所以能够提出实现开瓶,实现走量的目标,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在包装、设计上并没有添加过多的溢价附属,仅仅是对常规产品进行了容量放大,包装、设计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微调。”据了解,目前销售的大容量“剑南春·古窖陈酿”如果换成主流容量,其价格还要略低一些。“调查许多在我们这里订酒的团购客户后发现,在两三桌小型聚会时,这些企业领导喜欢用这种既有面子,价格又适中的‘大酒’。”粤强酒业负责人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