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业的忽然遇冷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行业自身的问题;既是长期畸形的白酒消费泡沫被戳破的必然,也是行业重整转型模式的客观要求。
据一份券商分析报告显示,“三公消费”占高端酒的消费量,比较保守的估计是15%,比较大一点的、接近一点的估计是30%甚至30%以上,将这部分消费量消减,对白酒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相比较塑化剂事件和禁酒令而言,严控三公消费对白酒的影响。”张晓玉直言,“前期,公司主要走的是政务这条渠道,三公消费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效益。”
业界也普遍认同,白酒市场遭遇的困境是来自国家在政策上对于“三公”消费的限制。当然,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遏制“三公”消费的必要性。
令危机四伏的白酒业雪上加霜的是,央视《焦点访谈》以“不明不白的白酒”为题,曝光了部分白酒企业以勾兑酒冒充粮食酒进行销售的情况,随后四川省质监部门对涉嫌造假的6家白酒生产企业、1家添加剂生产企业及1家食品酒精生产企业进行依法查封。
不过,向健军向记者表示,此次央视曝光的问题可能对白酒行业打击有限。一方面,勾兑是国家允许的一种白酒生产方式,所以白酒企业使用食用酒精及香精等各种添加剂勾兑而成的白酒并不属于违规生产;另一方面,央视此次诉诸的部分小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其对白酒行业整体形象打击有限。
向健军进一步指出,塑化剂事件的影响才是重点。据他分析,整个白酒行业,在塑化剂事件之后,遭遇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股价下行、销售不利等不良后果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