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十一的话题演变,并非由于工商局的“辟谣”与酒企的一纸公告就会变得“冷静”,相反,这更加助推了酒企与电商之间战争的加剧。
昨天,以刷屏的方式更新着酒企的公告;1919又被曝出将发起电商之间的并购……但是,这场以价格、消费者和趋势为中心的探讨却依旧处于话题的顶峰,特别是价格。“且先不讨论主流电商平台上白酒的真伪,也不去计较酒的出处,那么,我很想问问厂家,你自己的电商平台为何卖不过主流的电商平台?说到底,还是被利润牵扯得太多,放不开。”一位酒类B2C电商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任何商业力量的进入对于传统行业来说都是打击与颠覆,因为大家擅长的价格战会改变原有行业的价格生态圈,所以电商在这场战争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反骨者’、‘搅局者’。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强化市场主导权的转换,而恰恰这种转换是上游企业不愿意看到和面对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因为原有维系的价格体系已经或者即将被打破。”《新食品酒业总裁参考》总编辑邓波指出。
市场主导权意味着拥有定价权,但并不是说拥有定价权的上游企业就地排斥电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行业的酒企,它们虽然拥抱互联网,但是对互联网价格与传统渠道间的价格冲突一事仍比较敏感。只是,一些“他山之石”可以让我们“跳出行业看行业”,得到的启发一定是匪浅的。
2000年,家电行业经历了一次转换产业链主导权的遭遇战,这种转换的标志与目前白酒行业的状况有些雷同。《新食品酒业总裁参考》曾在去年8月的“整合者”中写道:“从2000年6月开始,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零售卖场国美一面连续低价促销,公然蔑视彩电巨头们的禁令;一面暗中运作,瓦解‘彩电价格联盟’。同时以分化拉拢的方式,先后将熊猫、厦华、TCL等企业拉下水,逐步瓦解了‘价格联盟’,两个月之后,国家计委宣布‘价格联盟’违背竞争规则,限价违法,彩电‘价格联盟’被终结。”从这场“遭遇战”中透露出一个很显现的话题: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变迁,当供过于求形成一定压力之后,行业发展的主导权将向靠近消费者的环节转移。这当中,即使厂商双方的实力上存在的不对等,也很难改变这个趋势的靠近。
价格,至始至终牵系着三方:即,消费者、渠道与上游企业,但不管是哪种渠道、商业形态和上游企业,服务的对象均是消费者。那么,这场电商与上游酒企所谓的战争就是商业力量向市场话语权的主导者发起的挑战,消费者是扭力,价格便是引爆点。
至于本次酒类电商处于何种目的、酒通过何种渠道获得,以及使用何种手段参与,吸引眼球也好,“骗”点击率也好,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认可这种商业力量,因为它已经在改变你。